谁能想到,当年池塘沟渠里的小龙虾被端上餐桌后竟造就了一个千亿级产业:日前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去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4580亿元,较上年增长8.5%。
除了口味,小龙虾还是“社交美食”:放下手机,两手并用,在大快朵颐之间谈天说地,升腾了城市的烟火味。
(资料图片)
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觉察到小龙虾促消费和聚人气的功能:是否能借力小龙虾复制“淄博烧烤”的流量神话,打破既有的产业格局?
角力已经开始。安徽蚌埠提出“淄博烧烤VS蚌埠龙虾”,并叫板“龙虾之都”盱眙,称蚌埠才是“小龙虾第一城”,“蚌埠人把小龙虾玩得风生水起时,在邻省的江苏盱眙,小龙虾还是仅次于老鼠的第二大公害。”
6月12日上午,第二十三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开幕式暨“都梁放歌”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在县奥体中心举行。 盱眙发布 图
面对追兵,6月上旬举办新一届龙虾节前,盱眙有关部门连续发声,要求商家诚信经营,杜绝缺斤少两,维护“盱眙龙虾”的金字招牌。
当小龙虾愈发成为“国民级”美食,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江苏盱眙、湖北潜江等一批最早借小龙虾“出圈”的城市如何保住江湖地位?后起之秀又该如何创新玩法,打出特色,对既有格局发起挑战?
这是一场小龙虾的“中场战事”。
2022年6月12日,江苏淮安,参赛厨师展示制作的小龙虾美食。当日,江苏盱眙龙虾新味大赛暨2022“江苏味道”盱眙龙虾美食促消费系列活动火热开启。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小龙虾,从公害到千亿级市场
小龙虾是“舶来品”,1930年进入中国。作为甲壳类动物,它栖息于溪流、沼泽等淡水环境,早年并不受人待见,甚至曾被列为“水利公害”——家门口有小龙虾爬来,村民往往抓起来碾碎喂猪。1990年代后,人们逐渐将小龙虾捞上餐桌,从红烧到油爆,再到麻辣、蒜蓉、冰镇、十三香,小龙虾被做出几十种口味。
小龙虾自带着烟火气:食用往往要用双手,营造出“谈天说地”的社交氛围。社交媒体时代,小龙虾除了在线下深受喜爱,在线上也得到了流量加持,每年的龙虾季,无论南北,社交媒体平台都会热议“今年第一顿小龙虾在哪”。
旺盛的需求带动了养殖繁荣。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3)》, 国内小龙虾养殖呈高度集中化态势,长江流域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五省去年总产量达263.7万吨,占国内养殖总产量的91%。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中国龙虾城的巨大小龙虾雕塑。 人民视觉 资料图
湖北稳坐“第一把交椅”,去年产量占全国四成,达113.8万吨。产量县(市、区)排行榜上,前十名中湖北占一半;江苏排名最高的是列第三的盱眙县,另外还有第14的泗洪县、第15的兴化市;安徽霍邱县排第六,全椒、无为、定远、长丰、宿松都跻身20强。
上述报告称,除了供应国内市场,中国小龙虾已经出口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比利时、德国、菲律宾等国。
谁是“小龙虾之都”:盱眙名气大、监利产量高
最早凭小龙虾“出圈”的是江苏盱眙。
1990年代,盱眙还是苏北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想在当地盛产且已在民间兴起微澜的小龙虾上做文章,一些干部和百姓向县里提建议:办个龙虾节。
2001年,盱眙开办首届“中国龙虾节”,推出水上婚礼、广场龙虾宴、女骑警表演等,一炮而红,开始了和“小龙虾”的深度捆绑。到目前,盱眙已连续举办23届龙虾节。23年来盱眙小龙虾“星途坦荡”,从县城到省城,到上海滩、长三角,再南下深圳、北上京城,直至走出国门,“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353亿元,多年居全国水产类品牌价值榜首。
9月17日,中国·合肥龙虾节“合肥龙虾 畅游上海”推介活动在上海举办。 微博@安徽音乐频率运营中心 资料图
盱眙成功后,通过节庆推广和发展小龙虾产业成了多地的做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安徽合肥2002年开始举办“中国·合肥龙虾节”,已办21届。湖北潜江2009年举办龙虾节,迄今已举办十四届,收获“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等美誉,“潜江龙虾”品牌价值351亿元。2017年,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潜江龙虾学院,下设三个普通大专学历专业,成为国内首个开设龙虾专业的学校。
不过,从产量看监利才是“领头羊”。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3)》,全国县(市、区)小龙虾产量排名第一的是湖北监利,2022年养殖产量16.3万吨。当地官方表示,“全国每12只小龙虾有一只来自监利。”
去年产量排第五的湖南南县将自己与潜江、盱眙并列,颇有“借力”的意思。今年4月,首届湖南南县小龙虾节举行,县委书记罗讯表示将持续巩固小龙虾“湖南南县、江苏盱眙、湖北潜江”三足鼎立之势,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错位竞争也是一种打法。湖北洪湖2018年首办“清水小龙虾节”,定位更为细分;山东鱼台则宣传自己是“生态龙虾之乡”,强调小龙虾“体表光洁、腹部白净”,以此吸引食客青睐。
挑战既有格局:受淄博烧烤启发,蚌埠觉醒
经过20余年发展,小龙虾产业“势力图”基本形成。但随着小龙虾愈发成为“国民级”美食以及技术的变革、需求的变化、传播渠道的丰富,有的城市开始不“服气”,比如早年被盱眙抢走风头的安徽蚌埠。
距盱眙不远的安徽蚌埠,民间很早开始食用小龙虾。“蚌埠发布”在相关文章中称,蚌埠才是小龙虾发源地。当地有一条蚂虾街,1979年就自发形成烧卖蚂虾(小龙虾)的露天市场,1990年代后期成为安徽最大的小龙虾集散地和消费市场。蚌埠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汤二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蚂虾街红火时,大家还没听过盱眙和潜江。
不过,相比早早办起龙虾节的盱眙,蚌埠“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错过小龙虾崛起的黄金期。早年,盱眙产的小龙虾曾大量供应蚌埠,如今蚌埠产的小龙虾大量供应盱眙,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蚌埠决心重塑昔日辉煌。“蚌埠发布”在文章中称,“比起其他靠小龙虾成网红的城市,蚌埠显得有些落寞,但在‘小龙虾江湖’中蚌埠从未离场。”
给蚌埠带来启示的,是淄博烧烤。
烧饼夹里脊+冰酒酿+小龙虾=皖C三件套 微信公众号@蚌埠市人民政府发布 图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淄博烧烤年初爆火后,蚌埠开始思考“出圈”之策。4月17日,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要求“五一”期间把龙虾节搞起来,形成“淄博烧烤VS蚌埠龙虾”的概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民建主委徐伟红牵头完成《关于借鉴淄博烧烤的先进经验 打造我市龙虾烧烤美食文旅融合大发展的建议》,提出打造“小龙虾+烧饼夹里脊+冰酒酿”的“皖C三件套”,市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对标《建议》逐条梳理和部署。
地级市的蚌埠,2022小龙虾年产量1.6万吨,而盱眙县同期为12.3万吨,但这不妨碍蚌埠借小龙虾“赚吆喝”,吸引流量。《蚌埠日报》报道,今年“五一”蚌埠接待游客555万人次,是2019年的3.5倍,文化旅游总收入增幅居安徽第一。
另一边,盱眙6月举办新一届龙虾节前也提出“借鉴淄博烧烤的经验”,但相比“出击”的蚌埠,更多的是“做好防守”。节前,有关部门发出致龙虾经营者的信,要求严禁价格欺诈和短斤少两,保障食品安全,共同维护盱眙龙虾的品牌形象。淄博在社交媒体的爆火,让其他城市窥探到“借力改命”的机遇;同时,淄博在爆火过程中受到的质疑和面对质疑的动态应对也让人感受到在机遇背后,应如何将“流量”变“留量”的挑战。
制霸“下半场”的关键
围绕小龙虾展开的“城市战争”将进入“下半场”,谁会成为领跑者?蚌埠雄心勃勃,但“翻身仗”并不好打。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张廷海5月在接受《蚌埠日报》采访时表示,蚌埠小龙虾这次“出圈”只能算一次生动的实践,蚌埠既要抓住“流量密码”,集聚短期消费主体,更要从长计议,做优做强产业链,以大型市民活动和蚌埠龙虾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持续提升城市吸引力,推动城市“热度”始终在线,打造“蚌埠小龙虾”区域品牌。
毕竟,盱眙龙虾也不仅靠“节庆经济”拉拢人气那么简单。近年,盱眙频提小龙虾“二次创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小龙虾产业已从“捕捞+餐饮”拓展为集科研、种养殖、加工、餐饮、电商、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潜江的野心则体现在“扩店”,今年实施“百城万店”工程,借鉴“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模式,探索“中央厨房+连锁龙虾小店”,鼓励开设直营店、加盟店,扩大市场占有率。潜江的目标是2023年至2025年在一百座城市开出一万家潜江龙虾小店——目前,盱眙在全国的小龙虾加盟店为2000余家。
当下,小龙虾产业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下半场”各地面临的核心问题。《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3)》指出,产业存在良种短缺,新品种选育慢、季节性供应难;加工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工基本为生鲜速冻或熟食加工,精深加工少,缺少以预制菜等形态在电商平台爆火的网红产品,导致淡旺季明显的痛点无法有效解决,生产和消费的主阵地依然聚焦于长江流域,无法真正“南下北上”,消费场景和范围的延展比较困难。
无论是此前盱眙的“线下节庆模式”还是当下蚌埠的“线上流量模式”,不同时期、形式的“赚吆喝”是需要的,但率先破解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或许才是掌握“下半场”主动权的密钥。
上一篇:仙人指路是什么意思男女-仙人指路 是什么意思-全球热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